临终关怀 首页 > 慈善事业 > 临终关怀 > 正文

临终关怀(图)

更新时间:2011-05-30 16:59:00点击次数:5466次字号:T|T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hospital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临终关怀内容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关怀对象

  (一)优先对象:1.重病人及其家属(实例)

2.老年人(实例)

  3.意外死亡者(实例)

  4.动物等

  (二)积极层面对象:1. 学校教育(实例)

  2. 成人教育(实例)

临终关怀目标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976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

 

                                           

 

临终关怀

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迄今数百名临终病人在这里尊严舒适、安详地抵达人生终点。该病房成立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观学习者上千名,及来自、受尔兰、加拿大、澳大利来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至今,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九年的历程,但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理论引进了研究起步阶段,宣传普及和专业培训阶段以及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全面发展阶段。

  1991年3月,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召开了“首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在些基础上,又先后举办了五期临终关怀讲习班。其中包括两期“中美临终心理关怀研习班”和“中英临终关怀研习班”、“93北京临终关怀国际研习班”等,并在天津北京西安武汉唐山青岛烟台庐山等地举办临终关怀学术报告会或临终关怀系列讲座,先后有近2000名从事医疗、护理、心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参加,从而促成了临终关怀事业队伍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1992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天津医学院与美国东西方死亡教育研究学会联合在天津举办“首届东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卫生部长陈敏章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对临终关怀事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次会议应载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史册。卫生部决定将其纳入全国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国际研讨会之后,临终关怀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很多省市建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993年5月,在山东烟台市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5年5月,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6年3月在昆明召开了“全国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并经多年筹备,创刊《临终关怀杂志》,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临终关怀

中国的临终关怀机构状况

  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各地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目前办得较好的有:天津的临终关怀机构,除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外,还有肿瘤医院、肺科医院、民族医院、靖江医院等附设的临终关怀病房,鹤童

 

相关书籍

公寓等。

  北京的临终关怀机构比较著名的是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和松堂医院。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是北京第一家由卫生局批准的老年关怀医院,有40张床位,收住多种心脑血管病人,癌症晚期病人,医护力量雄厚,提供24小时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松堂医院的特点是护士与病人同住一病房,使病人昼夜得到护理,并得到学校及宗教界等志愿者的服务。

  上海的临终关怀机构,在上海市退休职工管委会的领导下,发展了几十家,以南汇护理院最为突出。现有床位80张,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临终关怀机构。

  南京鼓楼安怀医院是一座社会办医性质的临终关怀院,护理人员注重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妥善地协助料理死者的后事,使家属感到满意。许多医院给予物质上的帮助,鼓楼区政府还筹建了一所能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临终关怀院。

  浙江义鸟市关怀护理医院是一所以临终关怀为主,重点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兼收高龄老年人,老年性痴呆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残疾、瘫痪病人,是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临终关怀院,并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指定为享受公费医疗的定点单位之一。

  沈阳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收治临终病人近900人。

  临终关怀活动在香港亦发展势头良好,1982年在香港天主教医院首先开始了临终服务。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善终服务活动。1987年7月,香港创立了善终服务会,1988年为推动期,1991年为稳定期,1992年为拓展期。就亚洲地区来说,除日本在70年代即开展此项运动,其次则属香港。据1997年统计,香港临终关怀中90%为癌症病人,45%死于癌症的病人获得善终服务。在香港,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被称为“握手护士”、“握手姑娘”而倍受尊重。1990年3月台北马偕医院建立了第一幢临终关怀安宁病房。同时,多次举办临终关怀研讨会。

  总之,我国临终关怀临床实践服务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几千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医科院校和卫生职工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公共卫生专业、全科医师专业、在职医生、护士的继续教育系列中亦开设了临终关怀课程。临终关怀事业无论在中国大陆、香港或是台湾,也必取得更大的进展。更多的护理人员将充分发挥爱心与技能投入并从事到这一新的护理领域中来。

 

(编辑:)
慈善事业
国学典籍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奉通北路

客堂电话:0574-88852661

库房电话:0574-88870839

传真:0574-88870839


交通指南:

1、杭甬高速→宁波绕城高速→甬金高速→溪口东出口→溪口镇中兴路→奉通北路五林村北→大慈禅寺
2、甬台温高速→奉化西坞出口→溪口镇中兴路→奉通北路五林村北→大慈禅寺